我去苏州出差了一周,对苏州的印象又好了不少。其实之前去苏州已经有很多次了,除了工作之外,我也带家人来玩过几次,比如参观苏州博物馆、逛诚品书店、游金鸡湖和独墅湖,还有“大秋裤”等等地方。不过,以前看到的苏州,大多是比较现代的一面。
这次虽然会议安排得很紧张,但在有限的两个晚上,我特意去逛了苏州的城墙,尤其是相门和盘门的两段城墙。让我感受到苏州对古迹的保护和重视,特别是盘门,它是春秋时期伍子胥主持建造的“阖闾大城”八门之一,现存建筑虽为元代重建,但保留了春秋时期的选址和格局,算是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城门遗迹了。据说从春秋吴国时期就保留至今。
苏州现存的吴国时期直接遗迹其实不多(毕竟距今2500多年),但相关的历史印记格外珍贵:比如虎丘,相传是吴王阖闾的墓冢所在地,“虎丘剑池”的名字就和他有关;胥江是伍子胥开凿的人工运河,胥门则因他而得名,现在城门遗址还在;木渎古镇在春秋时是吴国的“皇家园林区”,相传西施的馆娃宫就建在附近的灵岩山上。
另外,整个苏州老城区的房屋高度都不能超过北寺塔,这让我在仓街时感到很奇怪,为什么地下的楼层比地上的还多。后来才明白,这是为了保护城市的历史风貌。我觉得,如果一个城市一味追求新、追求科技感和现代化,反而会失去属于自己的独特味道。
无论是苏州还是杭州,其实都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历史积淀。比如在杭州,走到西湖边,或者穿过老城区时,不经意间就会看到于谦的故居、苏小小墓、断桥、雷峰塔,还有净寺,苏堤。这些都让杭州和其他城市区别开来。苏州也是如此。比如在盘门旁边有伍相祠,让人想起曾经的伍子胥。这位从楚国投奔吴国的大夫,不仅是苏州城的“总设计师”——主持建造了周长47里的“阖闾大城”(苏州古城的雏形),还开凿了胥江、治理水患,让太湖流域成为“鱼米之乡”。他忠诚直言却被吴王夫差赐死,临终前留下“悬目于东门,以观越兵入吴”的悲壮遗言,后来苏州人建伍相祠纪念他,连“胥门”“胥江”的地名也因他而留传至今。这些历史遗迹都让苏州这座城市更有特色。
这次稍微有些遗憾的是,没能听上一场原汁原味的苏州评弹。个人觉得苏州评弹还是要一个人静静地坐下来,慢慢品味曲调,细细欣赏。哪怕是在吃饭的时候边听边吃,感受也会差一些。
另外,苏州整个城市的干净程度和杭州不相上下。我觉得,这才是一个城市该有的样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