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s 十三邀:钱理群
Post
Cancel

十三邀:钱理群

钱理群,重庆人,祖籍杭州。北大中文系资深教授,清华中文系兼职教授,主要研究鲁迅。

他1956年考入北大中文系新闻专业,1960年毕业离开北京前往贵州,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、安顺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8年,1978年考取北大中文系文学研究生回到了北大。

这一集的十三邀,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童趣,活的异常通透的这么一个耄耋老人。

观看访谈时,首先让我惊讶的是他虽已经年过八十,但对许知远的问题仍旧能对答如流,思路清晰,反应依旧敏捷。

他回顾自己一生的学术追求,按照时间总结了两个阶段,一个是从1985年到1997年成为一名学院派的学者。1997年,他成为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达到了国内学术圈被普遍认可的地位。这个地位,意味着他在学术领域具备了相当的权力,而此时他意识到的反而是一种警醒。他聊到了一个小故事,就是他担任博导的时候,参加一个学生的答辩。学生的内容在他看来不着边际,于是他试图通过提问纠正,但学生并没有领悟到,继续滔滔不绝,结果把钱老惹恼了,直接抛出非常尖锐的问题,搞的学生惶恐不安,非常惊恐的看了他一眼。就是这一眼,也让钱老意识到自己正在用学术地位压制他。作为一个学术界的权威,能时刻保持这种自省,的确非常让人敬佩。

2018年8月,他被确诊患了癌症,他和妻子崔可忻一样选择不做任何延寿治疗。

2020年开始,全世界进入了疫情。作为这一时期的亲历者,虽然到了这个年龄,他还是拿起笔,把正在经历的事件变成文字记录下来。在他看来,目前的疫情是百年未有的危机。这个疫情,把后全球化时代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。整个世界开始充满了不确定性,连对话都不再存在,这就是目前的危机。他选择的应对方式是,站在边缘位置上,关心和讨论中心问题,所谓的司马迁传统,促使他要把疫情阶段的思考写成书,说的真好。

虽然身为国内两个顶尖大学的中文系教授,但是他给自己的总结却是:

  • 没文化的学者
  • 没趣味的文人

理由是他认为自己完全不懂外文,也不懂中国古代文化。他提到按照他现在的地位,应该是要成为当代的大师的,但是他成不了,不是他不努力,而是历史的局限性。于是他选择了讲鲁迅课。

他也分享了自己在这么多年讲鲁迅课的整个感受,可以分为三个阶段:

  1. 80年代,学生和他的共鸣期。大家对鲁迅的感情投入非常的深
  2. 90年代,学生分为了两派,一派认为要继续追随鲁迅,另一派则认为需要和鲁迅保持距离,将鲁迅束之高阁,不要影响到自己生活
  3. 消费主义时代,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再理解鲁迅,只有一小部分人认可鲁迅可以是人生另外的一种可能性。

他非常坦诚的说自己最大的遗憾是自己的创造功能不足,同时他也坚定的将自己的立场表达出来,他要做学者兼精神界的战士,要把学术资源转化为思想资源,社会资源,从而影响年轻一代,关注现实问题,总结中国经验,提升中国理论。

访谈中,钱老提到了他的一个终身的悔恨,就是他亲手把父亲的照片烧了。因为他父亲曾经是国民党时期的官员,之后去了台湾,将他和他母亲留在了大陆。1949年以后,这个问题就变得非常的敏感。被分到贵州以后,他带了一张父亲的照片在身边,却不幸被发现,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。平反之后,照片还给了他,想到照片给他带来的困苦,他一气之下把照片烧了。事后幡然醒悟,意识到这将会是他一生最大的悔恨,也导致他婚后决定不要小孩,可见这事对他的影响之大。

谈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女性,他说他母亲也是个非常伟大的女性,将所有的有关政治的影响都在她的层面隔绝,绝不传递到他。母亲的隐忍,坚守,保证了他的成长环境不再被他父亲的因素影响到。他妻子崔可忻也是一个坚强的存在,生前就开始编写《崔可忻纪念文集》,为自己的独立存在留下一个纪念。最让人动容的是,生前他和妻子可以讨论任何问题,包括生死问题。甚至聊到崔夫人死后,钱老要做的哪些事情。

聊到当初被分配到贵州,而且是在卫校教语文,对钱老来说是个相当大的打击。既来之,则安之。于是他就定了两个目标。这段是整个访谈最精彩的部分。

他首先给自己制定了一个近期目标,就是在学校做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。因为人完全没有现实目标,只有理想目标你很难坚持,必须有一个现实目标可以实现,从而有一种成功感,人才能活下去。另一方面只有现实国,没有理想国,那么最快会被现实吞没,所以他决定,研究鲁迅,目的就是总有一天回到北大讲坛讲鲁迅。 为了实现现实目标,他搬到学生宿舍,和学生同吃同住。等学生睡觉了,他又回到宿舍,继续研究他的鲁迅。这一坚持,十八年。

之所以认为这是整个访谈最精彩的部分,是因为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很好的说明了每个人该如何在现实中自处。人也许会被每天的现实琐碎缠身,但人不应该丢失理想。那么这两者如何结合呢? 在现实中设立现实目标,获得成功感,同时设立理想目标,并为之长期投入

他的经历,让他对底层生活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。他提出人不能世故,但必须懂得世故。人难免说假话,但说假话要有底限

  1. 必须分清是非,认识到说假话是错误的
  2. 必须是被迫的
  3. 后果自己承担,不能去伤害他人

他对待苦难的态度也非常清晰:

  1. 不要把苦难理想化,苦难就是苦难,不要美化它
  2. 不跟苦难切割

他的选择是将苦难转化为精神资源

面对现在精神世界的衰败,他也承认这是事实,但他还是保持理想主义本性,觉得危机中还是存在生机。知识分子能做的,是对现在的文明做个彻底的检讨,然后提出一种新的价值观,新的理论。

五十年代的知识分子,有一种追求完美的理想。原来认为这个完美世界是可以实现的,但如今的他清晰的认识到,这可能只能成为一种彼岸的关怀, 可以接近,但永远达不到,因为任何一种社会进步,同时一定会带来压迫。

面对这个20世纪的年轻崇拜, 钱老的态度是保持老人的独立性。不要去指责年轻人,也没必要跟着年轻的走。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,如果年轻人需要帮助,那么也可以在必要时提供帮助。

面对老年甚至死亡,钱老的态度是,保持童心。晚年应该用新的眼光看待现实。

访谈中许知远还有过几次试图刻意的拔高立意,但可爱的钱老还是展现了自然人的本性,告诉许知远以及观众没必要把生活的每一刻都活成理论,人本身就是自然人,保持天性就挺好,不是吗?

个人对钱老路转粉了,活的潇洒、通透、自省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

Recent Update

    Trending Tags

    Contents

    态度3:有效学习和做人做事

    十三邀:赖声川

    Trending Tags